古诗意向调查
赤壁慧晟实验学校 803班 何星梦
一、提出问题
放学之后,我闲适的看起了新买的一本书,封面深红端庄大气,是吴玉刚写的《古诗词鉴赏》,解析里有这么一段话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大意是传说魏文帝喜欢的一个女子叫做薛灵芸,她被入选进宫时,在离开父母,上车就路,被人用了一个玉壶接她的泪水,泪水滴在壶上,就出现了红色,等到了京城,再看那个壶,居然“壶中泪凝如血.”这就是红泪的典故,我回家中又好奇的搜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如唐代李郢的《为妻作生日寓意》中的诗句“应恨客程归未得,绿窗红泪冷涓涓”。明代张凤翼的《红拂记》的“痛煞煞当时镜分,哭啼啼各自洇红泪”,以及唐代罗隐写《庭花》这首诗中都提到了红泪,又经过一番搜索,我才明白红泪现在喻指女子的眼泪,不禁对中国博大精深的古诗产生浓厚的兴趣,平常古诗常见的一些表示代表相同意思的词语是否也象征着不同的意向呢 ?
二、解决问题
语文老师每次讲的古诗中哪些“燕” “雁” 为 何含义有那么大的差别呢?经过查阅关于古诗的资料,我了解到了许多常见的古诗意向,在此为大家分享一下 1、 松柏(正直,高洁、傲岸,常青、顽强的生命力):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傲正直耐寒的品格。如:《青松》(陈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2、草(离别、荒凉、思乡怀人):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竹(气节、正直、虚心、高洁、积极向上、顽强的生命力):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竹岩》(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本诗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张九龄的《和黄门卢侍御咏竹》诗言简意赅地赞道“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三、总结
这些精彩的古诗和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让人受益匪浅 ,更让我对语文,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至于我对这其中的新了解就是现学古诗中的“燕”“大雁”的了解,我认为“燕”象征着活波,富有生机的画面,比如我们所学的“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表达的就是这个含义,“大雁”却传达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意思,多用于悲秋,在我们所学中也多有体现,以上便是我的对于古诗意向的一些小见解。